10月18日-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通过收看收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以及近一个月来上网或看报等方式的不断学习,我倍受鼓舞、深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宣示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报告中提出了关于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等,这些部署都与政法工作密切相关,同时对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我们要在审判、执行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作为法院工作人员,我们更要牢记党的目标、宗旨和党员责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在时代进程中做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所说的历史进程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是“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十九大报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环境等等。作为法律人,当然更关注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方面。纵观十九大,涉及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阐明“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指出“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部分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国的法治应当是全民的法治,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法治体现在人们每日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在每天的不自觉中发生着各种法律关系的碰撞,需要每个人以自我意志去实现。当行为与行为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行为主体便会诉诸司法。而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然构成了法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法治建设之路,很大一部分是司法建设之路。因此在惜字如金的十九大报告之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部分重点指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 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既已被提出,十八大报告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驶审判权、检察权”。十九大报告将公正的标准明确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两个抓手是“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使得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更清晰。
作为法院的一员,亲身经历司法体制改革之路。从办案层层审批,到法官独立办案;从法官准入制,到法官员额制;从司法不透明到司法公开;从办公纸质化到办公智能化……虽然每天日出日落未变,但我们真真切切正经历着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改革意味去旧迎新,有一种革命的味道,确实会存在痛苦。为此,我们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应当着眼于法治中国给亿万群众带来的福音,而不应当过分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和职位进退,应当象原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已故)那样,做一个司法改革的燃灯者,积极配合和拥护司法体制改革,而不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在我院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本着在此最高法院和党中央的部署,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稳妥推动改革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坚定改革定力,凝聚改革共识。进一步加强改革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确保把改革精神讲清楚、政策讲透彻、道理讲明白,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传递改革正能量,推动形成全社会拥护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二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融合。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加强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司法改革的深度融合,找准技术与制度的契合点。更加充分利用司法大数据,科学分析法院人员、案件情况,促进科学决策。深度应用并不断完善智能审判支持、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庭审自动巡查等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促进提升审判质效。三要进一步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队伍能力素质与改革的要求相适应,着力提升干警司法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